期刊文献+

基于微流控芯片的肿瘤类器官技术进展

Advances in microfluidic chip-based tumor organoid technology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肿瘤类器官能概括原发肿瘤的诸多特性,因此可以为肿瘤研究和个体化诊疗提供更为精准和详细的信息。肿瘤类器官技术对细胞操作平台的微环境仿真性能、分析通量和操作自动化程度提出了新的要求。微流控芯片具有便于实现多种功能单元的灵活组合与规模集成的特点。结合微尺寸结构以及微流体控制,微流控芯片便于实现细胞精细操控、微环境仿真以及规模化分析。因此,微流控芯片是有利于肿瘤类器官研究和应用的技术平台。本文介绍了微流控芯片肿瘤类器官技术的研究进展,以及其在疾病模型构建、药物筛选和个性化治疗等方面的应用。总体来看,微流控芯片肿瘤类器官技术有望为肿瘤精准诊断和治疗提供一种有力的工具。
作者 邓凯戈 丁涛 Deng Kaige;Ding Tao(School of Medicine,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Guangzhou 510006,China)
出处 《中华生物医学工程杂志》 CAS 2023年第6期707-720,共14页 Chinese Journal of Biomedical Engineering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7

二级参考文献50

  • 1Wu D P, Luo Y, Zhou X M, Dai Z P, Lin B C. Electrophoresis, 2005, 26(1): 211
  • 2王辉.[D].大连: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2005:3.
  • 3Mao X L, Luo Y, Dai Z P, Wang K Y, Du Y G, Lin B C. Anal Chem, 2004, 76(23): 6 941
  • 4Huang H Q, Xu F, Dai Z P, Lin B C. Electrophoresis, 2005, 26(11): 2 254
  • 5龙志成 林炳承.[P].中国专利: 200310119149.3.2003.
  • 6Mao X L, Wang K Y, Du Y G, Lin B C. Electrophoresis, 2003, 24(18): 3 273
  • 7Qin J H, Ye N N, Yu L F, Liu D Y, Fung Y S, Wang W, Ma X J, Lin B C. Electrophoresis, 2005, 26(6): 1 155
  • 8Qin J H, Ye N N, Liu X, Lin B C. Electrophoresis, in press
  • 9Qin J H, Fung Y S, Lin B C. Expert Review of Molecular Diagnostics, 2003, 3(3): 387
  • 10Wang H, Qin J H, Dai Z P, Wang L, Bai J L, Lin B C. J Sep Sci, 2003, 26(9-10): 869

共引文献19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