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随着19世纪末的西学东渐,大量的新思想与新事物进入时人的视野,儒家道德体系中的许多固有词语与概念受到冲击,“同情”就是其中之一。旧式代表道德意识与客观世界统一境界的“万物同情”,逐渐变为带有新式情感意味的“同情”。19世纪末,报刊与著书中对“同情”的使用仍然新旧含义混杂,20世纪初,“同情”开始作为一种现代情感,与现代民族国家建构、爱国心、国民性等议题相勾连。透过梁启超戊戌变法流亡后对“表同情”的转译,可以看到他如何通过传统才子佳人的言情传统,赋予“同情”新的政治力量以达成个体到国家的转换,同时在时代危机与新的现代民族国家交织的格局中,思考“同情”背后所蕴含的国家自由意识。
出处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9-40,共12页
Literature & Art Stud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