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流动”的历史与“静止”的人——从1979年与1999年版《茶馆》的开闭幕式谈起 被引量:1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老舍先生在谈及《茶馆》的创作时,曾说自己“有新的尝试,没完全叫老套子捆住……这出戏虽只有三幕,可是写了五十来年的变迁——人物多,年代长,不易找到个中心故事”[1]。他一语就道破了《茶馆》与其他写实主义戏剧的不同之处:通篇都没有“一个严肃的、完整的、有一定长度的行动”,剧中人物也没有清晰可见的行为动机,仿佛就这么自然而然地生活在了裕泰茶馆中。
作者 陶易贇
出处 《东方艺术》 2024年第1期90-94,共5页 Oriental Art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2

二级参考文献6

  • 1林兆华.戏剧的生命力[J].文艺研究,2001(3):76-84. 被引量:48
  • 2孟京辉,赵宁宇,严子仙.年轻的戏剧年轻的二十一世纪──当代戏剧谈话录[J].电影艺术,2001(1):74-78. 被引量:9
  • 3[美]詹明信:《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张旭东编,陈清侨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年版,第459页,第462页.
  • 4[英]彼得·布鲁克.《空的空间》,邢历译,中国戏剧出版社,1998年版(北京),第3页.
  • 5孟京辉.《思凡》,孟京辉主编.《先锋戏剧档案》,作家出版社,2000年版(北京),第58页.
  • 6[美]丹尼尔·贝尔.《资本主义文化矛盾》,赵一凡、蒲隆、任晓晋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9年版(北京),第84页.

同被引文献1

引证文献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