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从章太炎的“善恶种子”到鲁迅的“一粒种子”——孤独者的颓败与复仇

From Zhang Taiyan's"bija"(Seeds of Good and Evil)to Lu Xun's"A Seed":The Decadence and Revenge of the Misanthrope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鲁迅在小说《孤独者》中,借一段叙述者和主人公之间的对话,经由“一粒种子”的好坏,进入对“孩子”的重新审视,从而回应了章太炎有关“善恶种子”的论述。章太炎受佛教唯识学影响而阐释的“俱分进化”说和他对“进化论”的批判思路,在鲁迅的文学作品中激起声声回响,并展演在鲁迅对“业识”与民族根性之遗传的思考中。因而,引入唯识学视野下的“俱分进化”说,将为重释鲁迅的韧性的战斗、决绝的复仇,提供新的视角。当章太炎终将佛学思想融入革命大义,鲁迅却不愿有章一般佛教终末的纵身一跃,也不愿轻易投身无条件革命论。他迥在善恶、罪罚、因果、复仇的深渊前,因此显现极度的紧张性。
作者 乔敏 Qiao Min
机构地区 苏州大学文学院
出处 《文学评论》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6-214,共9页 Literary Review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5

二级参考文献21

共引文献12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