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当下的“美术”含义多与“绘画”相关,而在晚清,“美术”作为概念传入中国时,其含义更多地与我们现在所理解的“艺术”概念相近,涵盖了“建筑、雕塑、音乐、绘画、诗歌”等艺术形式。严复节译了倭斯弗On the Exercise of Judgment in Literature的前两章及第三章前半部分内容,并以《美术通诠》为名发表。严复将倭斯弗的文学批评著作冠以“美术”之名,其命意关联了西方的科学观念与中国传统“乐教”思想,形成了科学与情感相结合的“美术观”。这种美术观一方面侧重用“美术”培养“观察”能力以学习“科学”知识,另一方面则与严复希望通过提高“民”的素质以“移风易俗”的理想有关。与追求纯粹审美的“美术”不同,严复的“美术观”扎根于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中国的社会现实,在中西文化交融中择其精华,将二者熔铸一体,形成了具有时代性的“美术观”。
出处
《艺术学研究》
2024年第2期133-141,共9页
Chinese Journal of Art Stud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