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民国时期的勘灾机制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孙语圣在《地域文化研究》2024年第1期撰文指出,灾情勘察是个持续的过程,是划分灾害等级和分配灾区物资的依据。勘灾的主要内容包括实地勘察灾区面积、稼禾损失程度、灾民生死流离情况、待救灾民数量、房屋牲畜损失情形、疫病流行情状、灾害等次、居民生活等,由履勘人员亲赴灾区,按预先设计的路线图逐日调查,并与灾区各地官府、绅董等座谈交流,形成勘灾报告。勘灾过程充满艰险与困难,也是勘灾者思考灾害原因和提供对策建议的过程。勘灾的效率取决于决策者的权衡,与社会的财力、社会环境等因素密切相关。清代的勘灾程序已较为成形,民国时期更彰显近代化的元素。
出处 《新华文摘》 2024年第7期164-164,共1页
  • 相关文献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