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无论纪实还是虚构,写作总是跟我们的所遇所历所感所思相关,而我们的表达需要情有所托、心有所动、念有所应,于是一个人、一棵树、一种鸟、一条河……进入了作品。万物日月之中见本心、见苍生、见天地。比如短篇小说《老藤椅》,有鲜明而强劲的情感倾向,但又有充分理解他人现实境况的体恤之心,从外婆面对自己瘫痪的儿子坚决选择照顾陪伴的故事中,客观呈现生活情态,更写出了母爱的力量;再如散文《一棵树》,大榕树和小水冬瓜树连根伴生为一体,与鸟、阳光、水流等等一起成为山上村落几代人的生命感兴;亦如非虚构作品《江上有风》,珍稀无比的河燕鸥引来了看鸟、拍鸟、护鸟的人,环境之变带动意识观念的更新,自然之美带来文旅经济的甜头,拍鸟者的镜头中是美丽中国生机益然的影像,也是美好山乡成风化俗的记录;又如《我的大地,我的黄河》,在母亲河的上游访山问水,写下名字、见识容貌、体验光温、融入传说,远游纪行之中,不知不觉地对接着中国式文人登高寄衷的悠悠岁月,顶天立地地体味着旅人成长的永无止境。
出处
《人民文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3,共1页
People's Litera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