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古代医家就肝病有无补法存在着不同看法,明代医家刘纯在《医经小学·卷之四》提出“肝为相火,有泻无补”[1]。许文忠[2]分析《名医类案》《续名医类案》8000余医案,未见补肝阳、少见补肝气。随着清代和近现代医家对中医理论的辨析,以及当代中医药现代化进程的深入推进,学界对肝虚证的认识已大为不同,从气、血、阴、阳论治肝虚证的理论探讨、临床及实验研究也日渐丰富。在中医现代化进程中,证候动物模型的创制成为一项关键工作,中医证候动物模型对于中医证本质研究、中药复方及中药制剂的药效和药理学研究等工作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总结近年来肝虚证动物模型构建现状,以期为建立更符合中医理论及临床实际的肝虚证动物模型提供思路。
出处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381-384,共4页
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and Western Medicine on Liver Diseases
基金
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2023AFD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