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论新媒体时代地方文化的回春与破圈——以电视剧《繁花》为例

On the Revival and Breaking Through of Local Culture in the Era of New Media-A Case Study of the TV Drama Blossom Shanghai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目的:长时间以来,在新闻媒体传播和方言电视文本的展现中,关于上海的刻板印象被大量塑造并定型,这不仅加剧了地域歧视,造成了对地方方言和文化的偏见,而且不利于和谐社会建设。但随着电视剧《繁花》的热播,这一困局在一定程度上被打破,上海方言和文化重现活力。文章根据该剧的传播特点,对其优势展开思考。方法:文章从内容呈现、形象塑造、文化价值等方面,分析《繁花》在方言上的创新使用,如何实现集体记忆的消费;如何通过图像、声音和文本的结合实现形象凝聚,在叙事过程中刻画鲜明的人物,引发观众的情感认同;作为一部文艺作品,它蕴含何种价值与内涵。结果:该剧塑造的独立自主的女性形象符合女性主义发展的现实情况,对上海与沪语的形象构建有利于打破刻板印象,促进上海地方文化繁荣与跨地域传播,同时以视听符号的艺术加工,唤醒港台民众的集体记忆与身份认同,反映出优秀文艺作品对社会的正面影响。结论:《繁花》之所以能产生广泛影响,不仅因为其内容优质,也离不开数字技术与新媒体的支持。观众通过网站实时弹幕、评论和社交软件的讨论推动文化交流和传播,掀起了上海的方言热潮和旅游热潮,推动了地方文化回春与破圈。
作者 李唯 Li Wei
出处 《艺术科技》 2024年第8期128-130,共3页 Ar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5

二级参考文献30

  • 1刘珍珍.女性新形象的塑造与传播——从“李宇春现象”看传媒影响下的女性形象[J].民族艺术,2006(2):62-64. 被引量:9
  • 2陈春声.走向历史现场[J].读书,2006(9):19-28. 被引量:89
  • 3[美]保罗·康纳顿.《社会如何记忆》[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14页.
  • 4[英]齐格蒙特·鲍曼.《共同体》,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年.
  • 5[法]米歇尔·福柯.《疯癫与文明》,刘北城、杨远婴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7年版,第273页.
  • 6[美]曼纽尔·卡斯特.《认同的力量》[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
  • 7伊丽莎白·赖特著,王文华译.拉康与后女性主义[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 8本雅明.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
  • 9新华网,《女护士一统天下,我国护士队伍男女比例严重失调》http://news.qq.com2005年05月11日18:07.
  • 10波伏娃(法)著,陶铁柱译.《第二性》,第37,8页,中国书籍出版社.

共引文献189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