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青年卢卡奇政治自觉建构的伦理转向——卢卡奇过渡时期文本的马克思主义特质分析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卢卡奇加入匈牙利共产党之前的最后一部作品《作为伦理问题的布尔什维主义》和之后的第一部作品《策略与伦理》,就布尔什维主义是否具有伦理的问题给出了两种对立的结论,因此比《历史与阶级意识》更能反映青年卢卡奇走向马克思的思想过程。推动卢卡奇从“浪漫的反资本主义”转变为“救世主式的革命的马克思主义者”的内在根源,在于其对伦理的理解跳出了新康德主义范畴,走向了一种政治现实主义的政治责任。这种政治责任是指向未来和行动的连接性的集体责任,体现了青年卢卡奇走向马克思的敏锐政治自觉。
作者 李晶
出处 《山东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1-30,共10页 Shandong Social Sciences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艾利斯·扬新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研究”(项目编号:23YJC710051) 北京市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课题“首都高校‘两个确立’日常生活化‘微’传播路径研究”(项目编号:XXSZ2022ZC29) 北京高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协同创新中心项目(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式现代化对马克思正义理论的贡献研究”(项目编号:2023ESD08) 中央民族大学青年教师科研能力提升计划“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三次分配’实践对公平正义理论的创新与发展研究”(项目编号:2022QNPY27)的阶段性成果。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6

二级参考文献16

  • 1Martin Jay,Marxism and Totality,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p. 102.
  • 2Michael Lowy, "Interview with Ernst Bloch", New German Critique, 1976, no. 9, pp. 35 - 45.
  • 3Ernst Bloch, The Spirit of Utopia,trans. , Anthony Nassar,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2000,p.278.
  • 4Mary Gluck, George Lukacs and His Generation, 1900 - 1918,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85, p. 128, p. 147,p. 150.
  • 5Marianna Weber, Marx Weber:A Biography, New York: John Wiley and Sons, 1975 ,p. 466.
  • 6Michael Lowy, " Interview with Ernst Bloch", New German Critique, 1976, no. 9, p. 37.
  • 7Georg Lukacs, The Theory of the Novel, trans, Anna Bostock,The Mit Press,1971 ,p. 18.
  • 8Mary Gluck, George Lukacs and His Generation, 1900 - 1918,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85, p. 92.
  • 9Michael Lowy," Interview with Ernst Bloch" ,New Ger- man Critique, 1976, no. 9, p. 44.
  • 10Georg Lukacs, "Tactics and Ethics", in Political Writings (1919 - 1929), tans. Michael McColgan, ed. Rodney Livingstone, NLB, 1972, p. 10.

共引文献16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