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周易》重于《中庸》,还是《中庸》重于《周易》——论《周易》《中庸》在张载理论体系建构中的不同作用

The Different Roles of Zhouyi and The Doctrine of the Mean in the Construction of Zhang Zai's Philosophical System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学界对儒家经典在张载理论体系建构中的作用,有“最重《周易》说”“《周易》《中庸》并重说”“最重‘四书’说”和“最重《中庸》说”等不同说法。解决争议的关键在于准确判断《周易》《中庸》在张载理论体系中的定位。本文具体分为三个问题展开:第一,“太虚”与“气”是否是一致的?第二,“性与天道”之论证是否主要是围绕“四书”(尤其是《中庸》)展开的?第三,《中庸》是否是提出“天人合一”的主要文献依据?本文认为,既然张载的“太虚”就是“天”,而“阴阳气也,而谓之天”,那么其必然的结论就是:“太虚”就是“气”。张载认为“先识易”不仅是“心性”之学的建构起点,还是其理论依据。“因明致诚……故天人合一”之因果必然性,似乎表明了《中庸》是“天人合一”之说的文献基础。但张载所说的“诚明”与《中庸》原意及郑玄、孔颖达的解释皆有重大的不同。张载所说的“明”不是“明德”,而是《周易》之“穷理尽性”。总之,《周易》与《中庸》等经典虽在张载理论体系的建构中皆扮演着不可缺少的重要角色,但相对来说,《周易》才是主角。
作者 张培高 Zhang Peigao
机构地区 四川大学哲学系
出处 《哲学动态》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9-49,共11页 Philosophical Trends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宋代《大学》学及其现代价值研究”(编号23BZX022)的阶段性成果。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6

二级参考文献42

  • 1林乐昌.张载对儒家人性论的重构[J].哲学研究,2000(5):48-54. 被引量:34
  • 2金春峰.中国哲学之与“两个世界”[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0(3):5-13. 被引量:4
  • 3牟宗三著.《心体与性体》第一册,台北:正中书局,1996年,第417页.
  • 4钱穆著.《朱子新学案》上册,成都:巴蜀书社,1986年,第25页.
  • 5丁祯彦.《试论张载的“体用不二”》,《中国哲学范畴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年,第340-356页.
  • 6程颐著.《易传序》,《二程集》第三册,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第689页.
  • 7《河南程氏文集》卷九《与吕大临论中书》,《二程集》第二册,第606页.
  • 8朱宝昌.《论体》,收入《朱宝昌诗文选集》,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第59页.
  • 9朱宝昌.《悼念先师熊十力先生》,《朱宝昌诗文选集》,第315页.
  • 10刘述先.《牟先生论智的直觉与中国哲学》,收入《牟宗三先生的哲学与著作》,台北:学生书局,1978年,第757-758页.

共引文献75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