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青藏高原奥陶系代表该地区未变质沉积地层的最古老记录,是解读该地区早期地质历史和生物演化的关键层段.青藏高原地区奥陶系底部地层存在不同程度的缺失,但具有下奥陶统弗洛阶、中奥陶统达瑞威尔阶,以及上奥陶统桑比阶、凯迪阶和赫南特阶,可划分为喜马拉雅、冈底斯-察隅、羌塘-昌都、松潘-甘孜、喀喇昆仑-昆仑-阿尔金等地层区,并可与周边的滇缅马、印支、柴达木-祁连、塔里木-天山和扬子区(西缘)等地层区进行综合地层对比.笔石、牙形刺和头足类是青藏高原地区奥陶系最常见的、据以构建该地区生物地层框架的化石门类.青藏高原奥陶纪生物群具有鲜明的生物古地理区系特色,其中头足类在早-中奥陶世以珠角石类繁盛为特征,显示与华北板块具有密切亲缘关系,但到晚奥陶世则以喇叭角石和直角石类繁盛为特征,表现出与华南的密切关系.青藏高原的奥陶纪多门类动物群及其生物古地理演化,为冈瓦纳东北缘地区的奥陶纪古板块重建提供了重要依据.西藏南部喜马拉雅地体、拉萨地体及周边的滇缅马地体在寒武纪晚期-奥陶纪早期经历了库尔加克运动,这次影响深远的构造热事件造成了奥陶纪地层与下伏基底地层之间的角度不整合接触关系,这一间断面在青藏高原大部分地区存在.西藏南部中奥陶统发育鲕粒灰岩和暖水生物群,指示当时位于赤道附近的低纬度地带.喜马拉雅地体及滇缅马地体的上奥陶统普遍发育大套具有网纹结构的海相碳酸盐岩红层,可与华南扬子区的同期地层进行对比,二者可能具有相同或相似的成因背景.奥陶纪末全球性冰期与海平面下降事件也造成了滇西和缅甸掸邦等地区普遍缺失凯迪晚期地层,对青藏高原的申扎和聂拉木等地区也有较大影响.
出处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92-1025,共34页
Scientia Sinica(Terrae)
基金
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项目(编号:2019QZKK070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42030510、42002009、42102013)
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B类)项目(编号:XDB26000000)
现代古生物学和地层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自主课题项目(编号:20201104、20221103)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调查项目(编号:DD20221829)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