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论《西厢记》中的“月”意象——兼与《董西厢》比较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早在先秦时期,《老子》《周易》等著述已经有了关于“意”与“象”关系的论述,“意象”这一概念则在《文心雕龙》中最早被提出,明清之际趋于成熟,被认为是指文学作品中寄寓了作者主观情意的客观事物。而《崔莺莺待月西厢记》(简称《西厢记》)中以“月”为代表的意象不仅是客观事物。
作者 张耘萌
机构地区 南京师范大学
出处 《文学艺术周刊》 2024年第2期27-29,共3页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2

二级参考文献5

  • 1贺新辉,朱捷,编著.西厢记鉴赏词典[M].北京:中国妇女出版社.1990.
  • 2王国雏.王国维文学论著三种[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 3清·金圣叹,批评.贯华堂第六才子书西厢记[M].傅晓航.校点.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85.
  • 4寒声.西厢记新论[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92..
  • 5陈友峰.真境、情境、幻境与化境——戏曲意境的构成及其呈现形态[J].戏曲艺术,2018,39(3):17-23. 被引量:2

共引文献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