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荀子思想中,“心”与“欲”的概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两者之间的关系却是一个待解决的问题。在道德行动的形成过程中,究竟是“心”还是“欲”充当了激发行动的动机理由?学者对此有许多针锋相对的不同看法。荀子在《正名》篇中有“求者从所可”的著名命题,为了解“心”与“欲”的关系提供了思考的线索。通过比较学者对该命题的不同诠释,我们认为不能把激发人的行动动力单纯归结为“心”或单纯归结为“欲”。在荀子思想中,对行动动力的了解应该注意礼义文明产生前后的差异。在礼义文明产生前,“心”与“欲”都以追求满足生存的欲望为目的,两者之间是手段与目的的关系;在礼义文明产生后,一个德操之人的“心”不再是满足“欲”的手段,而“心”对“道”的肯认成为有别于一般欲望的独立的行动动力,使人能够“内在”地喜爱礼义之道,从而做出道德的行动。
出处
《社会科学战线》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2-50,共9页
Social Science Fro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