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玩梗”有边界——将校园心理剧融入初中人际交往心理辅导活动课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活动理念】身处日新月异的互联网时代,网络梗成了中学生一种新兴的沟通交流方式。这种“网络梗”被视为一种“网络迷因”^([1]),是网络社会文化传递的复制因子,比如表情包、流行语、歌曲、动作等都可以成为网络梗,借助短视频等平台,被不断地复制、修改、传播^([2])。事实上,部分“网络梗”内容无聊,价值观恶俗,甚至带有恶意,中学生不善于辨别,时常不合理使用或者过度使用网络梗,会严重影响到人际关系和班级风气。
作者 林丽云
出处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4年第16期34-38,共5页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3

二级参考文献71

  • 1黄宗智.再论内卷化,兼论去内卷化[J].开放时代,2021(1):157-168. 被引量:71
  • 2高玉.话语复古主义的语言学迷误——论中国现代文论的现状及其趋向[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38(4):115-124. 被引量:5
  • 3何自然.语言中的模因[J].语言科学,2005,4(6):54-64. 被引量:1810
  • 4张莹瑞,佐斌.社会认同理论及其发展[J].心理科学进展,2006,14(3):475-480. 被引量:658
  • 5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A]..《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C].人民出版社,1995.p56.
  • 6加布里埃尔·塔尔德.《传播与社会影响》.特里·N·克拉克编,何道宽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 7佚名.(2012).网上语言和行为模仿,中国国情网.http://guoqing.china.corn.cn/2012--03/16/content_24913492.htm.
  • 8詹姆斯·s·科尔曼.《社会理论的基础》,邓方译,北京: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
  • 9Abrams,D. , Hogg,M,A. (1998). Comments on the motibational statue of self-esteem in social identity and in- tergroup discrimination. European Journal of Social Psy- chology, 18,317 -- 334.
  • 10Adar,E. , Adamic, A. (2005). Tracking Information Epidemics in Blogspace. In Proc. IEEE/WIC/ACM Int. Conf. on Web Intelligence.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