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不同灌溉模式对水稻群体质量及产量的影响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为探究不同灌溉方式对水稻群体质量的生理指标及产量影响,为灌溉水分阈值调控提供理论依据。采用大田试验,以水稻“龙粳31”为试验品种,设置常规灌溉、控制灌溉和浅湿灌溉3种模式,以常规灌溉为对照,每种处理重复3次,研究不同灌溉模式对水稻耗水量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灌溉处理下,水稻叶片的光合作用速率在水稻抽穗和开花阶段达到最高点,其中浅湿灌溉处理的光合速率最高,达到21.7μmol·m^(-2)·s^(-1),相较于常规灌溉处理和控制灌溉处理分别高出0.8μmol·m^(-2)·s^(-1)和3.2μmol·m^(-2)·s^(-1)。各灌溉处理中,常规灌溉处理总水量最大,其次为浅湿灌溉处理、控制灌溉处理。全生育期控制灌溉处理和浅湿灌溉处理耗水量比常规灌溉处理低13%、10.7%;各处理的水稻产量为浅湿灌溉处理(9212.1kg·hm^(-2))>控制灌溉处理(9132.3kg·hm^(-2))>常规灌溉处理(8996.7kg·hm^(-2))。分析不同灌溉处理的水分利用效率,浅湿灌溉处理最大(1.9),其次为控制灌溉处理(1.8)、常规灌溉处理(1.7)。浅湿灌溉模式是本试验的最优处理,浅湿灌溉处理不仅提高了水稻在关键生长期光合速率,而且耗水量居中,其产量最高,水稻灌溉水分利用率高。研究结果可为节水灌溉模式下的水稻生产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依据。
作者 王志强 黄彦
出处 《农业与技术》 2024年第11期35-38,共4页 Agriculture and Technology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5

二级参考文献299

共引文献194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