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古今对话,音画互文:多维探析花山岩画与铜鼓的音乐文化符号释义及应用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广西花山岩画是战国至东汉时期岭南左江流域壮族先民遗留下来的遗迹,其绘制年代早期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绘有人物近两千个,另有众多的动物、铜鼓、羊角钮钟、环首刀等图形,是目前为止中国发现的单体最大、内容最丰富、保存最完好的一处岩画。铜鼓是壮族先民社会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带有象征意义的乐器,而花山岩画在两千多年前就已存在并将铜鼓绘制在身,无疑是研究铜鼓艺术和挖掘其背后核心文化的重要视觉资料。因此文章从音乐图像学方向入手,结合所学音乐史研究方法论,对花山岩画中的铜鼓图形进行音乐图像释义与解读,探索花山岩画作为文化载体其背后隐含的民族文化内涵,分析铜鼓作为乐器的象征意义及美学。挖掘花山岩画、铜鼓中蕴含的民族文化核心元素,打造富有左江流域壮族特色的文旅符号,推动左江地区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以文化带动旅游产业的发展,推动广西壮族铜鼓等壮族优秀民间音乐艺术的传承和传播。
作者 韦相如
出处 《黄河之声》 2024年第8期40-43,共4页 Song of The Yellow River
基金 广西艺术学院研究生教育创新资助项目《古今对话,音画互文:多维探析花山岩画与铜鼓的音乐文化符号释义及应用》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22XJ21)。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4

二级参考文献52

共引文献6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