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手术机器人辅助脑深部电刺激术治疗不随意运动型脑性瘫痪二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Robot-assisted deep brain stimulation for involuntary motor cerebral palsy:report of two cases and literature review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CP)是一种最常见的非基因遗传性、继发性肌张力障碍性疾病,2019年的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显示,CP发病率约为2‰~3‰[1]。CP主要表现为持续存在的中枢性运动和姿势发育障碍及活动受限,而绝大多数患者的认知功能是正常的。依据CP的运动障碍性质,进一步分为痉挛型、不随意运动型(dyskinetic cerebral palsy,DCP)、共济失调型等类型,其中DCP占所有CP的10%~15%,以锥体外系受累为主,临床可表现为肌张力障碍、舞蹈样动作、震颤等,其治疗方法乏善可陈,药物疗效常不理想[2-3]。脑深部电刺激术(deep brain stimulation,DBS)是通过植入大脑深部特定神经核团的电极产生的电脉冲对核团进行电刺激而达到消除或改善患者症状的一种可控、可逆的神经调控方法[4]。传统DBS是依靠有框架的立体定向装置将电极植入[5]。随着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辅助技术的出现,凭借其无需框架、高效、微创等诸多优点,在DBS手术中的使用频率逐年增高[6]。虽然DBS治疗DCP具有一定的疗效,但到目前为止,国外的报道多为个案病例,而国内的报道更为少见,使用机器人辅助DBS治疗DCP的报道尤为罕见。本文报道了2例由中日友好医院神经外科采用手术机器人完成的DCP-DBS手术,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疗效并总结经验,现报道如下。
作者 甄雪克 田宏 许骏 徐晓利 张黎 于炎冰 Xueke Zhen;Hong Tian;Jun Xu
出处 《中华脑科疾病与康复杂志(电子版)》 2024年第2期124-126,共3页 Chinese Journal of Brain Diseases and Rehabilitation(Electronic Edition)
基金 中日友好医院高水平医院临床业务费专项(2022-NHLHCRF-YS-05-01) 2019年医疗服务与保障能力提升项目(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2019-QTL-012)。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3

二级参考文献12

共引文献25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