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建设地方的“可对话性”——基于自然灾害中多元主体议程属性网络的关系探究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社交媒体时代,自然灾害情境产生的“信息赤字”以及溢出属地边界的舆情关切,对地方政府和地方媒体的对话能力提出了不同于常态情境的要求。本研究以网络议程设置作为理论框架,以“可对话性”作为理论指导,补充多元主体视角,在控制了中央媒体的影响下,将地方政府、地方媒体与公众三大主体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社会网络分析与二次程序指派法,探查河南特大暴雨灾害中三类主体议程属性(实质与情感)网络间的关系。研究发现,自然灾害中,公众侧重“求救”的情感性议程,地方政府侧重“施救”的实质性议程,二者能够实现“求-救”的对应,但地方政府还需注意与公众共情;地方政府与地方媒体议程属性网络相互正向影响,然而,地方政府未对公众议程属性网络产生显著影响。地方媒体在第一阶段(爆发期→下降期)正向影响公众的议程属性网络,然而第二阶段(下降期→消退期),这种影响不再显著,且此时公众对地方媒体的议程属性网络产生了负向影响。本文初步探讨了上述发现的可能解释、地方政府与媒体“可对话性”能力建设的可能方向。
作者 董旭 宫贺
出处 《新闻记者》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17,共15页 Shanghai Journalism Review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集体效能路径下社区传播与对话机制研究”(23BXW032)的阶段性成果。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5

二级参考文献140

共引文献380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