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DNA转座子异源活性的大规模调查揭示其功能多样性并扩展基因工程工具箱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自1948年美国科学家Barbara McClintock首次报道转座子以来[1],这类跳跃遗传元件对宿主演化的重要意义逐渐被揭示[2~5]。其中,DNA转座子作为主要类型之一,长期以来备受关注。然而,由于以往多为个案研究,DNA转座子活性的决定因素与进化模式的一般规律尚不清晰。尽管DNA转座子可作为基因工程工具用于插入诱变或转基因载体[6,7],但目前只有Sleeping Beauty(SB)等少数几种转座子得到了开发和广泛应用。因此,系统挖掘具有不同功能特点的转座子工具的工作亟待开展[8]。
出处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35-437,共3页 Hereditas(Beijing)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编号:32325014) 农业生物育种重大专项(编号:2023ZD0407401)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编号:2019YFA0802600,2019YFA0110000) 中国科学院基础前沿科学研究计划(编号:ZDBS-LY-SM005) 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专项(编号:XDA16010503)项目资助。
  • 相关文献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