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早期道学视域中的儒家提供了一种说形而上者的语言——“启发语言”,即可以由形下物、事的启发通达形上本源、根据。儒家“启发语言”往往表现为动态综合指点,经常采用比喻、类比、举例等,由近及远地进行经验性取譬。与具体物、事明述语言的确定性不同,儒家“启发语言”的语义呈现出生发性、体验性。受儒家“启发语言”的启示,当下的汉语哲学建设应提升语言的生命力和情感性,但切不可以此拒斥明述语言的清晰表达。
出处
《平顶山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81-85,共5页
Journal of Pingdingshan University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19YJC72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