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不忮不求,何用不臧”的创造性诠释与先秦儒学的发端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孔门十分重视《诗》,子路在学习的过程中对《诗·雄雉》“不忮不求,何用不臧”一句独有心得。子路的诠解将“不忮不求,何用不臧”从原诗中抽离出来,却又局限于“不忮不求”的否定式理解。孔子出于对子路的点拔,不再满足于从比较人与禽兽之差异的角度去解释人之本质的方法,而要求对人之本性进行正面阐述,从而创造性地提出了“仁”的思想,成为先秦儒学演化的起点。如果说荀子继承了孔子以来内外有别的思想,以“分”为基调来建构其思想体系,那么,孟子则继承了由孔子到《中庸》要求收摄于“内”的思想旨趣,并以“仁义皆内”思想将先秦儒学的发展推向高峰。
出处 《人文天下》 2024年第3期69-76,共8页
基金 湖南省教育厅资助科研项目“《论语》及其注疏的意识形态功能研究”(项目编号:20K054)的研究成果。
  • 相关文献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