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国际关系知识生产的全球关系主义路径与中国关系理论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2017年英国兰卡斯特大学邀请来自世界各地的学者,以“全球关系性的未来”为题举办国际研讨会。以此次会议为开端,来自不同地域文化背景的国际关系学者加入关系主义研究的对话中。与此同时,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间的跨学科融合,也为关系主义理论创新注入了新的动能。经过近几年的快速发展,全球范围内的关系主义知识生产呈现出什么样的发展形态?中国文化要素在帮助确立关系主义认识论原则、推动全球关系主义知识生产方面发挥了什么作用?
作者 季玲 JI Ling
出处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6-84,共9页 Academic Monthly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实践、理论创新与国际传播”(23ZDA126)的阶段性成果。
  • 相关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124

  • 1秦亚青,魏玲.结构、进程与权力的社会化——中国与东亚地区合作[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7(3):7-15. 被引量:84
  • 2姚君喜.董仲舒“天人感应”说的美学意义——兼与阿恩海姆“异质同构”说的比较[J].甘肃社会科学,1999(5):9-13. 被引量:4
  • 3《国语》.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第357页,第356页.
  • 4黄光国.《人情与面子:中国人的权力游戏》[A].黄光国编.《中国人的权力游戏》[C].台北:巨流图书公司,1988年版..
  • 5Kenneth Boulding, Three Faces of Power, Newbury Park, California: Sage, 1990.
  • 6亚历山大·温特.《国际政治的社会理论》.第7章.
  • 7Mustafa Emirbayer, " Manifesto for a Relational Sociology, "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vol.103, no. 2, 1997, pp. 281-317.
  • 8Patrick Thaddeus Jackson and Daniel H. Nexon, "Relations before States; Substance, Process and the Study of World Politics, " pp. 291-332.
  • 9Patrick Thaddeus Jackson, "Relational Constructivism; A War of Words, " in Jennifer Sterling-Folker, ed., Making Sense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Theory, Boulder and London: Lynne Rienner, 2006, pp. 139-155.
  • 10Steve Smith, "New Approaches to International Theory, " in John Baylis and Steve Smith, eds.,The Globalization of World Politics,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9, p. 186.

共引文献46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