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古人很早就从声、韵、调三个语音要素探索了汉语“音义相通、声情相谐”的谐声现象,并在诗歌创作中体现了追求字词谐声的理念。《黄帝内经》和南朝《玉篇》等古籍将声母五音与人情五志对应;唐代韵图学及其后音韵学者将韵母分为四等、三级,提出“情之欢畅郁愤有异,则韵之响亮喑哑亦殊”的谐声用韵主张;南朝沈约、唐僧处忠和明释真空则描述了四声调值的高低变化,并试图与情感的低昂缓急状态联系起来。文章梳理古人的这些谐声发现与理念,旨在树立当今诗者的谐声意识,提升其谐声之诗的创作能力。
出处
《教育探究》
2024年第3期33-38,共6页
Educational Stud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