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隋与初唐时期,天文学进一步被认定为王官之学而禁止私习。但民间天文学的传播却途径多样。官私在不断博弈中实现天文知识的交流融合。首先,以七曜问题为线索可知,佛教天文学虽源自印度社会,却浸染了西域等地区的文化元素,在多元文化融合的背景下传入中国。其次,佛教在民间社会的强大影响力又令这种域外天文学与地方社会高度融合,形成了具有日常生活属性的中国化知识。从该时期佛典的翻译与使用中就可窥探天文知识的具体流传情况。最后,对于佛教僧众在天文活动中是否具有主体性的问题,从官私系统的互动中可以发现,佛教僧众在两个系统的夹缝中,始终未进入官方天文学的正统之中,但却通过密教天文与本土传统天文融合的方式,保持了主体性与民间影响力。
出处
《宗教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3-91,共9页
Religious Studies
基金
2017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汉传佛教僧众社会生活史”(17ZDA233)
2019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一带一路’沿线佛教文明交流史研究”(19CZJ009)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