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明清小说情节图以标志性的面部特征、特殊服饰区分人物,小说人物形象因此突破时代、地区的限制在不同的“图像环路”中被读者接受。除情节图外,明代小说刊本还有少量人物图,全为静态肖像,大多配有文风庄重的图题。清初醉耕堂《评论出像水浒传》以《水浒叶子》取代情节图的做法改变了小说的图像模式。醉耕堂后出的《四大奇书第一种》延续了《水浒叶子》式的动态造型,但弱化了夸张的表现手法,并配以庄重的图题。醉耕堂两部小说插图的版式、造型、排序、图题等开创了被称为绣像的清代小说人物图的常规模式。尽管减弱个性的艺术表现使小说绣像更易为大众接受,但也使其流于平庸且更易陷入抄袭。晚清小说绣像的复兴体现在技术层面,其形像塑造逻辑及思想内核与前代无异。
出处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53-160,共8页
Academic Research
基金
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青年项目“中国古代小说版画图题研究”(GD19YZW02)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