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重构社会工作“人在环境中”实践框架的理论基础(下):改变发展和场域结构

Changing Development and Field Structure:Reconstruction of the Theoretical Foundation of“Person-in-Environment”of Social Work Practice(down part)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社会工作理论来自一般社会科学,但并非机械应用社会理论,而是在理论启发下提升实践的有效性。社会工作理论是为了阐明干预过程和实践理由的理论,不是为了解释一般社会规律的理论。本系列论文(分为上、中、下3篇)系统评述了社会工作理论的分类方式、构建原理,围绕社会科学中的人观、发展观和实践观,重建了社会工作“人在环境中”实践框架的理论分类模式,用生命历程理论和反思实践理论作为“人在环境中”的实践框架的理论基础,试图超越通用社会工作的生态系统论。本文是《重构社会工作“人在环境中”实践框架的理论基础》系列文章的下篇,侧重于讨论人的改变发展及其场域结构这一理论问题。在主流的社会工作教科书中,一般都是发展心理学中的人格成长理论和生命周期理论,把人的成长过程提炼概括为标准化的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这种标准化的生命周期理论不断受到来自人类学、女性主义关于其他族群人格发展和女性人格发展研究结论的挑战。为此,社会科学转向了生命历程(生命轨迹)的个性化、差异化研究方向。生命历程理论有关个体改变成长的阐述已经和生态系统理论联系在一起。然而,生态系统理论虽然挑战了过去的线性因果逻辑,但是其过于强调系统的自我平衡的内在调节机制,仍然缺乏关于人与环境交互影响的可操作性分析路径。而布迪厄的场域理论则提供了研究个体生命轨迹与其嵌入的实践场域的相互结构化的新思路。虽然布迪厄的实践理论被批评为过度结构化,也缺乏个体与社会协同改变的具体说明,但是通过引入舍恩的反思实践框架,以及福柯的后结构主义话语分析策略,可以为社会工作实践提供改变发展乃至解放的出路。各种结构主义和后结构主义的实践理论,其实都可以纳入马克思主义批判实践理论范畴。中国社会工作需要发扬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精神,把各种人观、发展观与场域结构理论相结合,不断开辟社会工作实践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新境界。 Though social work theories are from social sciences,they are not for mechanically applying of social theories but for illustrating the validity of practice.Social work theories are theories of elucidating the reasons of interventional practice process,rather than theories of general rule and law of social phenomenon.This series of essays includes up,middle and down three articles,which systematically review the classification models and construction ways of western social work theories,construct a new theoretical foundation of“Person-in-Environment”of social work practice based on sorting out the viewpoints about human being,development and practice from social sciences.It suggests that we could substitute ecosystem theories as the foundation of generalist social work with the life history theory and reflective practice theory.
作者 郭伟和 GUO Weihe
出处 《社会工作》 2024年第3期47-65,156,157,共21页 Journal of Social Work
基金 教育部国家一流课程《社会工作导论》课程建设项目支持论文(项目编号:2023230262)。
  • 相关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1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