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电影《默片解说员》(2019)中,主人公俊太郎将被意外焚毁的大量残缺电影胶卷重新编辑,并用自己富有创造性的解说使得这些断片在银幕上被重构为一体。而在《网络迷踪》(2018)里,影片多数时刻呈现的是一个苹果电脑界面,我们随着大卫·金的鼠标、键盘的输入指令穿梭于不同网页、文件夹、软件之间,浏览着一些视频影像,寻找着其失踪女儿留下的线索。这两部影片共同揭示了电影与视频——这两个分别在过去与现在最为重要的影像形态,在内容本身及传播过程中所产生的后现代性特征:非影像信息的介入化;影像状态的破碎化、流动化、拼贴化;影像视觉元素的符号化。
出处
《福建艺术》
2024年第4期49-58,共10页
Fujian Arts
基金
福建省社会科学研究基地重大项目“融媒体时代传统形态影视的短视频化研究”(FJ2021MJDZ017)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