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追寻简洁文字背后的深意——《登泰山记》教学倾向、内容重构及教学建议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登泰山记》是桐城派代表人物之一姚鼐创作的一篇经典文言散文,在教学实践中存在三种不良的教学倾向:一是将其当成文言进行古汉语教学,有“言”无文;二是将其当成散文鉴赏课教学,有“文”无言;三是将其当成“义理、考据、辞章”进行创作论印证式教学。在新课标的统领下,实施新教材教学时,教学内容的确定需要依据课程标准、教材编者意图、文本特征以及具体学情。基于此,本文提出《登泰山记》单篇文本核心教学内容:一是随文积累文言现象,理解欣赏文章的语言表达;二是追寻姚鼐平淡、洗练文字背后的深意,解读作者的创作意图。在教学中将其落地、落实,可实现《登泰山记》文本核心的教材价值和教学价值。
作者 童志国
出处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5-30,共6页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2

二级参考文献6

  • 1吴孟复,丁放.《桐城文派述论》(英文)[J].Social Sciences in China,1995,16(3):195-199. 被引量:2
  • 2姚鼐.方坳堂会试朱卷跋尾[M]∥惜抱轩诗文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
  • 3姚鼐.朝议大夫刑部郎中加四品行从祖惜抱先生行状[M]∥孟醒仁.桐城派三祖年谱.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2.
  • 4姚鼐.姚惜抱尺牍[M].龚复初,标点.新文化书社,1935.
  • 5戴震.与姚孝廉姬传书[M]∥戴东原集.上海:商务印书馆,1929.
  • 6王凯符,漆绪邦.桐城派文选[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84:192.

共引文献9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