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早在20世纪上半叶,中国现实主义电影创作传统便已确立,注重实用的早期电影人对现实主义的选择与实践,体现出鲜明的主体性探索及功利性目的。现实主义电影创作成为一种“方法”,在不同的时期指向了多种社会诉求,如“生意眼”、启蒙教化与民族救亡等话语。在此基础上,为满足受众的审美需求,电影人在具体创作中又建构出一套饱含家庭、政治、家国等伦理的情节剧范式。实用理性观念主导建构下的社会话语与情节剧杂糅于一体催生出本土化叙事,从而使早期现实主义电影流露出鲜明的民族化风格。关注本民族的生存状况,聚焦当代生活表达,因时因世变换话语表述,成为早期现实主义电影发展的重要特征,以史为鉴,探究其创作传统,必然会对当下中国现实主义电影创作形成关照和促进。
出处
《电影新作》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8-126,共9页
New Films
基金
2022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中国现实主义电影发展及其历史经验研究(1905—1949)”(项目编号:22CC167)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