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屏幕、身体与互动:“媒体城市”中的公共空间及地方再造——以成都双子塔为中心的考察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作为具有媒介属性的城市建筑,成都双子塔及其周边基础设施为城市空间的生产提供了物质性基础。在此基础上,以双子塔为代表的城市屏幕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助力了市民在城市公共空间与公共生活中的复归。在公共空间与公共交往复归的同时,通过与城市景观的交融和移动社交媒体的支持,双子塔作为城市大屏幕,促进了一种虚实交织的城市地方感的形成。但总而言之,以城市公共屏幕为中心的公共空间与公共文明复归仍然任重道远。
作者
吴健宇
机构地区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出处
《视听》
2024年第7期120-124,共5页
Radio & TV Journal
关键词
媒体城市
成都双子塔
空间实践
地方感
公共生活
分类号
G206 [文化科学—传播学]
C912.81 [经济管理]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51
参考文献
15
共引文献
662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15
1
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课题组,谢静.
可沟通城市:网络社会的新城市主张[J]
.新闻与传播研究,2015,22(7):16-24.
被引量:47
2
孙玮.
我拍故我在 我们打卡故城市在——短视频:赛博城市的大众影像实践[J]
.国际新闻界,2020,42(6):6-22.
被引量:159
3
曾一果,凡婷婷.
重识“地方”:网红空间与媒介地方感的形成——以短视频打卡“西安城墙”为考察中心[J]
.新闻与传播研究,2022(11):71-89.
被引量:45
4
邵培仁.
地方的体温:媒介地理要素的社会建构与文化记忆[J]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6(5):143-148.
被引量:83
5
袁祖社.
公共价值的信念与美好生活的理想——马克思哲学变革的理论深蕴[J]
.中国社会科学,2019,0(12):28-45.
被引量:39
6
齐一放,王育济.
从功能性到内容性:屏幕本质属性再认识——以西方学术史为中心的讨论[J]
.编辑之友,2022(3):75-85.
被引量:5
7
吴玮,周孟杰.
“抖音”里的家乡:网红城市青年地方感研究[J]
.中国青年研究,2019,0(12):70-79.
被引量:49
8
苏涛.
缺席的在场:网络社会运动的时空逻辑[J]
.当代传播,2013(1):23-26.
被引量:30
9
林光耀.
流动的地方:远洋船员的传播与空间实践[J]
.新闻大学,2016(4):87-95.
被引量:9
10
谢静.
地点制造:城市居民的空间实践与社区传播——J市“健身坡”的案例解读[J]
.新闻与传播研究,2013,20(2):113-125.
被引量:23
二级参考文献
151
1
郭建斌,姚静.
“把自己作为方法”——兼谈民族志文本中作者的“主体性”[J]
.南京社会科学,2021(1):109-116.
被引量:16
2
帕特丽夏·品斯特,张斌.
神经-影像:精神分裂分析、数字屏幕与新的脑回路[J]
.电影理论研究(中英文),2020(4):31-50.
被引量:5
3
闵惠泉.
我们都在见证历史──《媒介事件》中译本序[J]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00,25(1):107-108.
被引量:6
4
杨忠义.
成都茶馆[J]
.农业考古,1992(4):114-117.
被引量:2
5
黄跃民.
对治理“麻将风”的若干思考[J]
.社会,1991,11(12):26-28.
被引量:2
6
王铭铭.
小地方与大社会———中国社会的社区观察[J]
.社会学研究,1997(1):88-98.
被引量:83
7
杨念群.
“地方性知识”、“地方感”与“跨区域研究”的前景[J]
.天津社会科学,2004(6):119-125.
被引量:99
8
戴利朝.
茶馆观察:农村公共空间的复兴与基层社会整合[J]
.社会,2005,25(5):96-117.
被引量:45
9
邵培仁,潘祥辉.
论媒介地理学的发展历程与学科建构[J]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2(1):131-136.
被引量:43
10
黄向,保继刚,Wall Geoffrey.
场所依赖(place attachment):一种游憩行为现象的研究框架[J]
.旅游学刊,2006,21(9):19-24.
被引量:205
共引文献
662
1
李耘耕,孟筱筱.
新冠肺炎疫情下的流动、健康码及“治理型隐私”的实践逻辑[J]
.中国网络传播研究,2022(2):40-61.
2
李凌燕,廖澜.
艺术与新兴媒介技术作用下的标志性建筑特征转向与意义拓展[J]
.艺术管理(中英文),2022(3):145-153.
3
曹昂.
城市适应与阶层区隔:流动工人跑步群的媒介仪式研究[J]
.新闻与传播研究,2021,28(S01):91-107.
被引量:7
4
赵越,刘子平,朱琳.
社交媒体中的西安城市形象——基于跨平台数据的研究[J]
.新闻知识,2023(1):30-42.
5
李彩霞,屠晨皓.
“再域”:移动社交媒体在移民社会融合中的作用分析——基于浙江宁波董村的田野调查[J]
.中国新闻传播研究,2022(5):250-265.
6
郑素侠,李雪丽.
作为媒介的乡村超市:聚合、联结与关系再生产——基于一个中部乡村的田野考察[J]
.中国新闻传播研究,2022(3):171-185.
被引量:1
7
曹培鑫,梁轩.
重建社区:历史文化街区的“可沟通性”研究[J]
.中国新闻传播研究,2020(6):137-150.
8
杨雪娇.
“逛”街景地图:位置媒介的城市记忆建构[J]
.新媒体研究,2023,9(6):85-88.
9
陈彬柔.
“重庆发布”对重庆城市形象的建构与传播探析[J]
.新媒体研究,2022,8(19):58-61.
10
陈意如.
新媒体时代“第三场所”的中介化传播实践——以“我嘉书房”为例[J]
.新媒体研究,2021(3):57-60.
1
沈颜秀洁.
元宇宙赋能体育传媒行业新形态与新发展[J]
.社会科学前沿,2024,13(5):214-219.
2
刘女妍,胡碧皓,管秀,顾小清.
“小屏幕”学习带来了什么[J]
.教育科学文摘,2023,42(3):64-66.
3
方丹平.
图书馆破案记[J]
.中小学班主任,2024(5):19-20.
4
潘天舒,郭靖雯.
手工艺研究的一些新思考——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物质性与流动性[J]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41(2):45-51.
被引量:1
5
品读[J]
.江苏教育,2023(48):2-2.
6
王义仁,张智华.
朝向界面:“后电影”时代的观演结构与交互逻辑转向[J]
.河北学刊,2024,44(4):132-140.
7
曹钺.
视频文化中的玩乐性考古:从小屏现实到短视频平台[J]
.新闻界,2024(3):74-85.
8
周龙娟,沈辉.
基于公共性的城市近郊乡村社区公共空间更新策略——以上海市新丰村朱家墩村民小组为例[J]
.住宅科技,2024,44(6):53-58.
9
石建伟,曹倩.
童年消逝:一场成人的自我哀叹[J]
.复印报刊资料(青少年导刊),2022(3):15-20.
10
刘大为,孙瑞,黄明.
流动的出诊箱:空间传播与乡村医患共同体生成[J]
.传媒观察,2024(5):112-120.
视听
2024年 第7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