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生活的艺术:中国茶文化的功夫取向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功夫及功夫论成为当今中国哲学研究的热点话题。功夫旨在为人的培养和改造中提出具体的指导,以功夫取向切入分析中国茶文化的内在脉络,有助于理解茶文化在人们实现艺术人生的过程中的具体作用。为了达到“内圣外王”的境界,实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终极理想,人们在长时间修炼的基础上开发茶事的形式,扩展茶文化的内涵,注入了乐道和入世的思想,在追求圣贤之道的过程中推动了中国茶文化的繁荣昌盛。
作者
王庚辰
机构地区
安徽大学外语学院
出处
《茶业通报》
2024年第2期85-90,共6页
Journal of Tea Business
关键词
茶文化
功夫
功夫取向
生活的艺术
分类号
S571.1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2
参考文献
7
共引文献
127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7
1
魏子钦.
茶道哲学的工夫境界与生命体验[J]
.农业考古,2021(2):17-21.
被引量:2
2
余悦.
中国茶文化研究的当代历程和未来走向[J]
.江西社会科学,2005,25(7):7-18.
被引量:71
3
朱汉民,汪俐.
从工夫到工夫论[J]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3(4):12-17.
被引量:19
4
倪培民.
将“功夫”引入哲学[J]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11,48(6):86-98.
被引量:27
5
董兴杰.
“身心修炼”:彭国翔的儒家功夫论研究[J]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24(1):20-25.
被引量:1
6
倪培民,钱爽(译).
知“道”——中国哲学中的功夫认识论[J]
.文史哲,2019,0(4):94-113.
被引量:15
7
乐爱国.
孔颜之乐:是“乐道”,还是“自乐”?——以朱熹的解读为中心[J]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3(5):573-579.
被引量:1
二级参考文献
12
1
余悦.
儒释道和中国茶道精神[J]
.农业考古,2005(5):115-129.
被引量:13
2
陈香白.
论中国茶道的义理与核心[J]
.农业考古,1992(4):17-21.
被引量:16
3
寇丹.
茶艺初论──在五台山国际茶会上的发言[J]
.农业考古,1997(4):55-58.
被引量:9
4
康德,盛志德.
什么是启蒙?[J]
.世界哲学,1991(4):3-6.
被引量:32
5
《求是学刊》2005年总目录[J]
.求是学刊,2005,32(6):125-128.
被引量:4
6
樊志辉.
问题意识与超越中西——关于中国现当代哲学与中国论述的断想[J]
.求是学刊,2012,39(1):11-15.
被引量:4
7
陈香白,陈再.
“茶道”论释[J]
.农业考古,2001(2):33-36.
被引量:6
8
罗爱华,林翠玲.
朱熹的茶诗述评[J]
.农业考古,2015,0(5):90-93.
被引量:5
9
李萍.
中国文化传统与茶道四境说[J]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1(5):94-98.
被引量:19
10
倪培民.
从功夫论到功夫哲学[J]
.哲学动态,2018,0(7):49-54.
被引量:20
共引文献
127
1
王正.
儒家工夫论研究的现状与未来[J]
.中国儒学,2019(1):365-381.
被引量:1
2
傅锡洪.
朱王工夫论的异同刍议[J]
.朱子学研究,2023(2):1-14.
3
刘付华东.
朱熹知行观重审:“真知必能行”的知识论意涵及其论证[J]
.思想与文化,2022(1):343-363.
被引量:1
4
朱璟.
本体—工夫—境界:论中西比较视域下宋明理学美学的话语建构[J]
.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2021(2):425-436.
被引量:1
5
徐衍.
憨山德清《大学纲目决疑》中“儒佛会通”的三个面向[J]
.佛学研究,2021(1):148-164.
6
王小婷,张佳旭.
“文学较量”:论《论语》中的子游和子夏[J]
.传统中国研究集刊,2023(2):57-65.
7
徐德培.
江西茶俗文化旅游应用略论[J]
.农业考古,2005(6):201-204.
被引量:1
8
周利.
论宋代皇帝的茶诗[J]
.作家,2011(14):116-117.
9
吴恩锋,全晓云.
论“茶”的隐喻认知系统[J]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6(6):109-113.
被引量:6
10
邓敏.
茶文化进入校园的现状分析与理论思考[J]
.农业考古,2011(2):43-46.
被引量:8
1
张钦娟.
互联网背景下中国茶文化的思政教育探究[J]
.营销界(理论与实践),2020(2):289-289.
2
徐靖雯.
“缝合怪”哪里跑[J]
.青年博览,2024(14):18-19.
3
贾涛.
通会之路——于安澜的学术与艺术人生[J]
.新华月报,2024(13):93-98.
4
高阳光,李永.
中华茶文化在对外汉语初级课堂中的嵌入研究[J]
.大众文艺(学术版),2024(12):185-187.
5
苏勇平,张婷,陈文,覃容,梁冬霞.
客家炒青绿茶发展历程及生产现状研究进展[J]
.广东茶业,2024(4):2-6.
6
奚文骏(文/图).
真龙之姿 爪上解谜(上)[J]
.中国收藏,2024(7):58-63.
7
别茜.
“良知之助”——论王阳明江西时期散文创作[J]
.江西理工大学学报,2024,45(3):89-93.
8
王雄刚.
渭河孕育:中华文明的根脉所在[J]
.陕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24(3):49-54.
被引量:1
9
罗银霞.
浅论宋代茶文化对建盏的影响[J]
.陶瓷,2024(7):140-142.
被引量:2
10
旦真旺姆.
绽放在雪域高原的“格桑花”[J]
.政工导刊,2024(6):70-71.
茶业通报
2024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