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原发性膜性肾病预后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膜性肾病(membranous nephropathy,MN)是成人肾病综合征(nephrotic syndrome,NS)的主要原因,平均发病年龄在45~60岁之间,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增加[1],其中约20%的患者发病与感染、恶性肿瘤、药物毒性等有关,称为继发性膜性肾病(secondary membranous nephropathy,SMN),其余约80%则无明确病因,称为原发性膜性肾病(primary membranous nephropathy,PMN)[2]。本病典型病理特征是肾小球基底膜弥漫性增厚,电子致密物沉积,常伴足突融合,以蛋白尿伴水肿为主要临床表现。一般来说,1/3的患者可自发缓解,1/3的患者肾功能长期保留并伴有蛋白尿,其余的患者最终进展到终末期肾脏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甚至死亡,这给家庭和社会造成了沉重负担。
出处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24年第7期647-650,共4页 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and Western Nephrology
基金 天津市卫健委中医中西医结合科研项目(No.2021012) 天津中医药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No.YJSKC-20222003) 天津市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No.2022BKY194)。
  • 相关文献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