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从生态存在论美学到“生生美学”——曾繁仁生态美学研究的“中国性”转向

From Eco-Ontological Aesthetics to Aesthetics of Life and Growth:The“Chinese”Turn in Zeng Fanren's Study of Ecological Aesthetics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从最初关注生态存在论美学中人与自然的关系,逐渐向更专注于人的内在存在和中国传统文化智慧的“生生美学”之理论建构深化,曾繁仁生态美学研究的这一转向,凸显了他在应对全球生态危机的过程中,充分借鉴中国古典哲学和艺术,努力实现生态美学“中国性”话语建构的理论追求。曾繁仁围绕“生生美学”的一系列理论探索,在重新诠释中国传统观念和文化智慧的同时,也为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坚实的“中国理论”支撑,从而进一步丰富了当代中国的生态美学研究。
作者 王德胜 孟凤娟 Wang Desheng;Meng Fengjuan
出处 《山东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7-64,共8页 Shandong Social Sciences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微时代’文艺批评研究”(项目编号:19ZD02)的阶段性成果。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9

二级参考文献29

  • 1李欣复.论生态美学[J].南京社会科学,1994(12):53-58. 被引量:51
  • 2苏源熙.“礼”异“乐”同——为什么对“乐”的阐释如此重要[J].中国学术,2003,4(4):140-157. 被引量:3
  • 3约·瑟帕玛.环境之美[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206
  • 4卡尔松.环境美学[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6.
  • 5[美]大卫·雷·格里芬 王成兵译.后现代精神[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127.
  • 6[德]尼采.悲剧的诞生[M].缪朗山译.海口:海南省国际新闻出版中心,1996.
  • 7[巴西]何塞·卢岑贝格.自然不可改良[M].黄凤祝译.北京:三联书店,1999.64,74,74,65.
  • 8[德]康德.判断力批判[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
  • 9胡经之.西方文论名著选编: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
  • 10王治和,樊美筠.第二次启蒙[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