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神经鞘瘤(schwannom)起源于神经髓鞘的施万细胞,又称为施万细胞瘤、神经鞘膜瘤,是颈部常见的神经源性肿瘤,其性质以良性多见。神经鞘瘤生长较缓慢,多无侵袭性,恶变概率较小,一般不超过整体发病率的5%,男女发病率并无明显差异[1]。超声辅以MRI是颈部神经鞘瘤的首选检查方法,神经鞘瘤最常见的发病部位是头颈部,颈部发病率占全身神经鞘瘤的10%,常受累迷走神经、臂丛神经、颈交感干[2],颈部神经鞘瘤患者临床常表现为颈部无痛性包块,部分患者无任何异常体征。肿块在生长变大后,可压迫神经,表现为上肢麻木、酸胀,严重者可出现上肢放射性疼痛、Tinel征(+)[3]。目前临床上针对神经鞘瘤常用的治疗方案为手术切除,外科手术切除也是具有循证医学证据的唯一有效方法[3],手术部位多选择颈前、锁骨上入路,切除方法多采用囊外切除或囊内切除[4]。而颈部神经鞘瘤手术切除后,患者常出现患侧上肢运动、感觉及神经功能障碍,进而导致患者行动不便,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出处
《湖南中医杂志》
2024年第7期91-92,共2页
Hunan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