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两个结合”巩固文化主体性的学理分析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人的主体性是通过自己创造的文化来实现的,文化背后不是孤立的个人,而是联合为一定社会的和历史的共同体。因此,人的主体性总是体现为一个民族的文化主体性。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性问题实质是近代以来西方列强入侵所造成的现代化危机,这就决定了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性问题必须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才能得到解决。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为巩固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性奠定了思想前提;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为巩固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性提供了根本政治保证和物质基础;“第二个结合”的提出体现出中华民族高度的文化自觉意识、文化主体意识和文化担当意识,为进一步巩固文化主体性提供了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和更为广阔的创新空间。新时代新征程,我们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守好马克思主义这个魂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根脉,立足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实践,坚持文明交流互鉴,坚实巩固中华民族独立自主、开放包容、自觉自为的文化主体性,不断培育和创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推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
出处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79-185,共7页 Journal of Southwest Minzu University(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基金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委托项目“高校在文化传承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研究”(23JZDW02) 华侨大学专项重点课题“展现可信可爱可敬中国形象的国际传播策略研究”(YJYZX-202301)阶段性成果。
  • 相关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17

  • 1章太炎.章太炎政论选集(上册)[M].北京:中华书局,1977..
  • 2李华兴 吴嘉勋.梁启超选集[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51.
  • 3梁启超.新民说.饮冰室合集[M].北京:中华书局,1989.
  • 4章太炎.救学弊论.章太炎全集(五).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96-104.
  • 5张岱年.中国文化发展的道路.张岱年全集(第7卷).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6:64.
  • 6汤一介.儒学的现代意义.光明日报,2006.12.14.
  • 7章太炎.章太炎文集(第4卷).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371.
  • 8张君劢.欧洲文化之危机及中国新文化之趋向.中国现代思想史资料简编(第2卷).杭州:浙江出版社,1982:246.
  • 9马克斯·韦伯,阎克文译.韦伯政治著作选.北京:东方出版社.2009:12.
  • 10特里·伊格尔顿,马海亮译-历史中的政治,哲学,爱欲.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40.

共引文献3243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