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分析血常规检验的误差原因与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关改进措施。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2月沂源县南麻卫生院血常规样本,从中抽取80份结果偏差样本,回顾分析血常规检验结果偏差原因及占比情况,不同抗凝剂浓度、温度及放置时间对检验结果的影响。结果:80份血常规样本中,样本采集不合理(采血管内有空气、采血点皮肤破损、抗凝比例过高/过低)38份(47.50%)、保存不合理21份(26.25%)、仪器/设备污染15份(18.75%)、其他因素6份(7.50%)。抗凝剂(EDTA-Na_(2))浓度为2.8mg/mL时,RBC、WBC、Hb、PLT均高于浓度1.6mg/mL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5℃保存样本RBC、WBC高于4℃保存样本,Hb、PLT低于4℃保存样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刻与放置10min检验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放置60min检验RBC、Hb、PLT高于即刻、放置10min检验结果,WBC低于即刻、放置10min检验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影响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因素较多,应规范执行各项操作,提高医护人员专业技能,还应对体检者开展宣传教育,强化其对血常规检查的认识。
出处
《医药前沿》
2024年第23期144-146,共3页
Journal of Frontiers of Medic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