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课程思政视域下非遗活化与传承教育探索与实践——以紫金花朝戏在河职院的传承教育为例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Revitalization and Education Under the Perspective of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The Case of Zjjn Flower Morning Drama Inheritance Education at He Vocational College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花朝戏是广东省河源市紫金县独具特色的地方小戏,起源于当地“神朝”祭祀仪式,是岭南客家传统文化中的特色分支,在探讨河源民间文学、民间音乐、民俗文化、宗教文化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历史文化价值,在当地的精神文明建设中起着重要的宣传和教育作用,花朝戏的嬗变与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紫金乃至客家社会的发展史。2006年,花朝戏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遗产编号IV-75)。文章从课程思政视域,就如何对其有效活化与传承教育开展积极探索与实践。
作者 刘少燕 邓钦芳 林颖 廖瑞枚 LIU Shao-yan;DENG Qin-fang;LIN Ying;LIAO Rui-mei
出处 《鄂州大学学报》 2024年第4期20-22,共3页 Journal of Ezhou University
基金 广东省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GDJG2021331)“当代审美下“非遗进校园”的传承教育创新研究——以紫金花朝戏为例” 广东省科技创新战略专项资金(“攀登计划专项资金”)哲学社会科学类一般项目(pdjh2022b1009)“文化自信背景下紫金花朝戏“课、赛、演”三维并举传承教育探索与实践”。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5

二级参考文献7

共引文献4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