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徐悲鸿同时浸润于五四运动新思潮与传统儒家道德观念之中,思想和艺术具有一定的“过渡性”。抗战时期,其艺术思想发生了多重转变,这归因他对现代知识分子的身份认同。面对抗战时局对艺术家的召唤,徐悲鸿开始在艺术作品中将“英雄”的救赎愿景寄托于现实的“人民”力量。以徐悲鸿抗战期间图像叙事的重要节点作为研究对象,延伸其艺术创作中的现实依据与个人主张,剖析其作为现代知识分子对自身定位的多重面向,将有助于今人完成对徐悲鸿其人、其艺的现代阐释。
出处
《中国美术》
2024年第4期19-28,共10页
Art in China
基金
云南大学第十四届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人文社科类重点项目“‘艺术报国’——抗战时期徐悲鸿从南洋到国内西南区域的艺术活动研究”资助,项目编号:KC-22223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