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经典诠释之魅:理解的远虑与近忧

The Enigma of Classics-Interpretation:The Foresight and Nearness of Understanding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作为实践哲学的诠释学,其所关注的中心问题不是形而上学,也非构建探寻关于对象的客观知识之方法论体系,而是人的生命与生活,是生活世界。海德格尔把“Sorge”(忧烦)设定为此在存在的基本规定性,奠定了此在诠释学的基础。作为中国诠释传统的开端,孔子生于春秋乱世,具有极强的忧患意识,其解《易》之旨趣,以远虑解近忧。孔子诠释理念的可取之处,就在于他解经“观亓德义”,为诠释活动设定了价值导向,即君子德行仁义求福求吉,将人的理解与实践引向积极进取、教人向善的方向。
作者 潘德荣 Pan Derong
出处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81-90,共10页 Journal of Guangxi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诠释学辞典编纂与中国诠释学知识体系建构研究”(20&ZD029)。
  • 相关文献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