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关于词与画的换位问题,不能局限于将子部、集部所见题画词作为论述的主体,而应将研究起点回溯至原始的绘画文献,确保词与画在观察、论述过程中的相对平衡。留有题词的宋元绘画固然可贵,但包括文人画、木版画等在内的明清绘画实物及其题词,亦有反映词画关系之初始形态的重要价值。某些在唐宋词史中难以解决的问题,置于明清图像文献的广阔视野下,有可能获得新的讨论空间与学术生命力。由此纵观中国词史,绘画思维对两宋文人词在词境、词法等层面的改进颇为显著;宋末词乐式微后,词文本在艺术鉴藏、俗文学流通等领域继续保持着对社会大众的开放度,并借小说中秘戏图词、戏曲中人物像题词等形式,进一步提高了词体的画面呈现能力,亦成为“清词中兴”的隐性资源之一。
出处
《文艺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32-147,共16页
Literature & Art Studies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通代视域下的明词研究及其思维范式”(批准号:17AZW006)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