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黄汗病是指因营卫不畅,或外感湿热之邪郁蒸所致,临床以汗出色黄、染衣等为特征的汗病[1]。本病以“汗出,色正黄,如柏汁”的临床特征而得名,其作为病名,首见于张仲景所著的《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黄汗,其脉沉迟,身发热,胸满,四肢头面肿,久不愈,必致痈脓”[2]。现代医学认为,本病应是一种汗腺的炎症,是由一类带黄色或能产生黄色素的细菌侵入汗腺所致,也可见于肝胆疾病、溶血性疾病、感染性疾病以及某些药物反应(如利福平、核黄素等),目前尚无特效疗法[3],临床上可选用阿托品、颠茄合剂等抗胆碱药物以抑制汗腺泌汗,或选用药物局部擦拭或外敷,短期内可能获效[4]。
出处
《湖南中医杂志》
2024年第8期83-84,共2页
Hunan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