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中国古代认知体系中,背阴、向阳的山地地貌皆可被称作“阴坡”“阳坡”,而非仅指介于山顶与山麓间的山坡朝向。同一山体不同坡向的气温、地貌、水文、物产、物候等自然要素差异显著,历史时期农、林、牧业及山地社会生活等人类活动与山地阴、阳坡向也关联密切。中国古代对山地阴阳坡向的认识和利用,体现着先贤对生物习性与光照资源分布的了解和理解,内含着丰富的生存智慧和生态理念,也因此沉淀了深厚的历史意蕴。
出处
《人文论丛》
2023年第2期147-164,共18页
基金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中国山区开发与发展的历史研究”(13JZD038)
武汉大学历史学院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中国古代山地生态与山区环境研究——以坡向与水土病为例”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