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晚清公共舆论场中的女性话语空间拓建——以《女学报》(1898年)为考察中心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晚清甲午战败之后,国家危亡,时局激荡。以维新人士为代表的先进知识分子,通过办报构筑了“救亡、启蒙”的公共舆论场。女性作为启蒙对象始受关注,公共舆论场中的女性议题发生转向。一批先觉女性深受触动,以女性精英群像的形式首次出现在公共舆论场,首办女报寻求女性话语空间的开拓。这群女报人以《女学报》为阵地,首次以女性主体视角组织女性议题,呼吁女性启蒙,倡议兴办女学、男女平权等内容,探讨由传统转向现代的“新女性”形象,并用自身实践呈现了女性进入公共空间的社会化新角色。女报人把当时处于“幽闭”的二万万中国女性作为拟想读者,设计传播内容、改革传播语言、拓宽传播渠道,开拓了近代新闻史上女性自办报刊新路,在晚清公共舆论场中构建了首个由女性主导的女性话语空间。至此,女性主体视角的性别意识、政治参与、社会生产、语言传播的新形式开始形成,现代化女性意识开始觉醒,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作者 李艺晨
出处 《广西社会科学》 CSSCI 2024年第4期173-180,共8页 Social Sciences in Guangxi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晚清时期新闻思想研究”(14FXW002)。
  • 相关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4

  • 1在美国的中国研究学界,将市民社会与公共领域理论用来分析清明以来中国社会,比较著名的有Robert K.Schoppa、William Rowe、Mary Rankin和David Strand等,而对此持批评看法的,有Frederic Wakeman、Philip Huang和Philip Kuh等.有关这场争论,参见William T.Rowe,The Problem of "Civil Society"in Late Imperial China ;Frederic Wakeman, Jr. , The Civil Society and Public Sphere Debate: Western Reflection on Chinese Political Culture Philip C.C.Huang,'Public Sphere'/'Civil Society'in China?,以上三文均见Modern China, vol. 19 no 2 (April 1993).
  • 2按照黑格尔和马克思的经典论述,市民社会属于私人领域,是自利性的资产阶级个人为了经济和社会的利益而组织起来的、不受国家控制的自主领域,它以市场为中心,通常不扮演政治的功能.而公共领域,在哈贝马斯的经典论述中,意味着在市民社会与国家政治之间的批判性的舆论空间,是由资产阶级的私人集合而成的公众的领域.在市民社会中,私人利益是一切交换和交往的中心,而在公共领域,公共问题讨论的假设是从各自所理解的公共利益出发的.在欧洲的历史上,这两种现象念虽然有某种历史的联系,但不是同一个概念,不可互相替代或指称.
  • 3《本社同人之志趣》,《大公报》,1926年9月1日.
  • 4储安平.《我们的志趣和态度》[J].观察,1946.

共引文献183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