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鲁迅小说中话语蕴含的“互体变爻”现象之分析——以《孔乙己》为例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在鲁迅的小说创作中,话语蕴含的多重意义是一个十分鲜明的艺术特征。在显在的台词背后,往往隐含着许多呼之欲出的潜台词,它们如易学里所谓的“互体变交”,既彼此对立又相辅相成,构成了鲁迅语言表现的双重乃至多重结构。作为极富于理论自觉意义的小说家,鲁迅在语言表现上的这一技法并非一无依傍,而是对于中国古典文论中“隐秀”传统的遥远呼应。他在继承与发扬此传统的同时,又加以现代性的改造,使其更能折射出现代中国人的真实生存境遇与精神场域。
作者 高俊林
机构地区 西北大学文学院
出处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4-43,共10页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 Studies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鲁迅小说创作与中国古典小说理论之关系研究”(项目编号:23BZW121)的阶段性成果。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

二级参考文献5

  • 1[英]拉曼·塞尔登编.《文学批评理论--从柏拉图到现在》,刘象愚、陈永国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310页.
  • 2[英]威廉·燕卜逊.《朦胧的七种类型》,周邦宪等译,北京: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96年版.
  • 3程千帆.《桑榆忆往》,《程千帆全集》第15卷,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第131页.
  • 4杜牧.《赤壁怀古》.《程千帆全集》第11卷,第127页.
  • 5朱自清.《朱自清全集》第8卷.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年1993版,第347页.

共引文献2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