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卞之琳诗歌美学气质探析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作为现代派诗歌的代表人物之一,卞之琳对近代白话新诗的发展影响突出。卞之琳中西交融的创作策略,影响着诗歌的内容与形式、艺术形象和表达方式,这些都是形成他自然灵动的美学气质的关键因素。通过探析卞之琳诗歌中西交融的实践,能更全面地解读卞之琳诗歌的美学气质,同时也为丰富卞之琳美学气质研究的范式提供一定的启发。
作者
柏敬宜
机构地区
成都市锦江区马家沟小学
出处
《四川省干部函授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63-68,共6页
JOURNAL OF SICHUAN CADRE CORRESPONDENCE SCHOOL
关键词
卞之琳
诗歌
美学
分类号
I207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9
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49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2
1
罗振亚.
“反传统”的歌唱──卞之琳诗歌的艺术新质[J]
.文学评论,2000(2):84-91.
被引量:10
2
袁可嘉.
略论卞之琳对新诗艺术的贡献[J]
.文艺研究,1990(1):75-82.
被引量:42
二级参考文献
9
1
艾略特《传统与个人才能》,王恩衷编译《艾略特诗学文集》,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9年12月版第8页.
2
卞之琳.《雕虫纪历·序》,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3页.
3
《别林斯基选集》第二卷174页,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年7月版
4
李广田.《评卞之琳的(十年诗草)》.《诗的艺术》,开明书店,1943年版.
5
李健吾.《答(鱼目集)作者》,《李健吾文学评论选》.宁夏人民出版社,1983年出版.
6
屠岸.《精微与冷隽的闪光—读卞之琳诗集(雕虫纪历)》[J].诗刊,1980,(1).
7
卞之琳.《十年诗草》,第214页,香港未名书屋,1941年版.
8
朱自清.《闻~多全集·序》,见《朱自清序跋书评集》,三联书店,1983年版.
9
卞之琳.《完成与开端:纪念诗人闻一多八十生辰》,《人与诗:忆旧说新》第10页,三联书店,1984年出版.
共引文献
49
1
付国,蔡爱国.
论卞之琳《慰劳信集》中的前中期风格[J]
.汉字文化,2022(7):117-119.
2
黄科安.
从西南联大到中国新诗群——论九叶诗派的源起与形成[J]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2(1):130-134.
被引量:1
3
陈希,何海巍.
中国现代智性诗的特质——论卞之琳对象征主义的接受与变异[J]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5(2):18-22.
被引量:10
4
荣光启.
诗歌的中年——论屠岸诗歌与卞之琳、冯至的关系[J]
.诗刊,2004(9):52-57.
5
张华,张永辉.
意象的流动与转换——《断章》意象细读[J]
.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7,20(1):41-42.
被引量:1
6
杨绍军.
卞之琳的诗歌创作及其外来影响——以《慰劳信集》为例[J]
.昆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29(1):21-24.
7
陈旭光.
从象征主义到英美现代主义——论四十年代中国现代主义诗潮的英美现代主义转向[J]
.山东社会科学,2007(4):25-30.
被引量:1
8
时珍慧.
心如珊瑚——从卞之琳的《无题》看其诗歌的传统意蕴[J]
.阅读与写作,2007(1):48-48.
被引量:1
9
李光荣.
试论西南联大现代主义文学思潮的形成[J]
.学术探索,2008(5):109-113.
被引量:2
10
包广莉.
绚烂之极复归于平淡——略论卞之琳诗歌创作的特点[J]
.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24(5):94-97.
1
包安妮.
广纳一切的海——解读卞之琳《航海》[J]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社会科学,2024(9):0021-0024.
2
惠平.
论紫砂壶作品《六方宫灯》的古典之美[J]
.陶瓷科学与艺术,2024,58(6):169-169.
3
郝元丽.
论卞之琳诗歌《投》的艺术特色[J]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23(11):145-148.
4
谭聪.
东方影像的主体性建构:从中国早期诗电影的审美意象生成谈起[J]
.荆楚学刊,2024,25(4):21-28.
5
凌云岚,杨早.
1980年代京派作家的“忆往”与“怀人”[J]
.当代文坛,2024(5):186-194.
6
许嫣然.
筝的弱音演奏探析[J]
.黄河之声,2024(10):138-140.
7
罗振亚.
“新批评”视域下的“新诗现代化”理论构建[J]
.文艺争鸣,2024(7):126-135.
8
丁亦琴.
浅析《龙吟》的光素之美与文化情怀[J]
.陶瓷科学与艺术,2024,58(6):168-168.
9
王东风.
从胡适的诗歌翻译反思西方诗歌与白话新诗的关系[J]
.外语导刊,2024(2):38-48.
10
彭贵昌.
另一种康桥情结——作为情诗的《再别康桥》再解读[J]
.惠州学院学报,2024,44(4):10-14.
四川省干部函授学院学报
2024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