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19世纪德国的世界文学史不仅是知识类型,更是一个治理体系。德国民族国家形成和加入世界秩序的宏观历史过程,引导着史家的世界想象;史家以不同的世界文学史写作方式,展开普遍性和民族性、神圣秩序和历史主义的悖论关系,并建构世界秩序。弗·施勒格尔以《古今文学史》开世界文学史先河,一方面强调整体理念,另一方面鼓吹德国文学和观念论的优越性,“德国普全性”诉求已然出现。“二战”中诞生的奥尔巴赫《摹仿论》虽抵制浪漫派思想和雅利安语文学,却还是世界文学史传统的产物,以激进方式延续其世界治理功能。两部世界文学史的对峙,不仅呈现了隐蔽的德国学术史脉络,也敦促后来的研究者从更高的立场看待民族性和世界性问题。
出处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69-83,共15页
Literature & Art Studies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卢曼系统论在‘世界文学'框架塑造上的应用研究”(批准号:19BWW007)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