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为便于征用土地,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在郊区实行土地国有政策。同时,因土地补偿费过低以及郊区土地紧张、民众收入较高等因素,且为满足企事业单位用工需求,吸收做工成为政府安置郊区失地农民的主要方式之一。在具体实践中,政府、用地单位、失地农民乃至合作社的多方博弈,使吸收用工呈现较为复杂的态势。由于失地农民不满意被安置的工作,更由于就业形势严峻以及国家不断控制编制规模,杭州吸收做工存在困境。随着农业合作化运动完成及行政区划调整,安插迁移等其他方式逐渐被强调。但由于郊区的特殊性,吸收用工依然受到重视。这一方式解决了城市土地征用问题,为郊区农民进城提供了便利,反映了郊区特殊的工农关系,也体现了国家政策实践的弹性。
出处
《党史研究与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9-60,共12页
CPC History Research and Teach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