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明代中后期的通俗小说具备一种“教化为先”的特征,这种特征并非小说本身所有,而是受文人群体影响被逐步建构形成的。这种教化意义的产生,与文人对于文学正统性的要求紧密相关,中国古代文人普遍具备一种社会使命感,他们重视文学的教化意义,只有确定了通俗小说的正统性,才能安心投入这一领域。但通俗小说在具备正统性的同时,其中又存在一些看似并不正统的话语,如晚明拟话本中便多见对“情”的崇尚。事实上,这与正统并不矛盾。通俗小说中对“情”的崇尚,实质上是当时思想领域中重情思潮的反映,不满于“理”的异化,晚明思想家开始重新评估“情”的价值,要求“顺乎人情”,这可以看作一种建立新的社会秩序的尝试,符合正统的儒家理想。
作者
吴宁远
李昌舒
Wu Ningyuan;Li Changshu
出处
《明清小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9-32,共14页
Journal of Ming-Qing Fiction Stud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