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讨粪便具核梭杆菌(Fn)与miR-20a在结直肠癌(CRC)患者中的表达及对其发生的预测价值。方法 收集2023年1月至2024年2月丽水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CRC患者100例(CRC组),化疗疗效评估结束后入组。另选同期来院就诊的结直肠良性腺瘤患者100例(良性组)及健康体检者100例(对照组)。采用qRT-PCR检测3组受试者粪便Fn相对丰度和miR-20a的水平;3组分别随机抽取20例,采用16S rRNA对粪便肠道菌群进行测序,分析粪便肠道菌群多样性(Chao1指数、Ace指数及Shanon指数);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3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IL-1β的表达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粪便Fn和miR-20a水平对CRC发生的预测效能。结果 对照组、良性组及CRC组Chao1指数依次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impson指数依次升高(P<0.05),Shannon指数依次降低(P<0.05)。对照组有分类操作单元540个,良性组473个,CRC组841个;相对于对照组和良性组,CRC组肠道最优势菌为Fn。3组粪便总细菌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RC组Fn含量及miR-20a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及良性组(均P<0.05)。CRC组血清TNF-α、IL-6及IL-1β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与良性组(均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粪便Fn、miR-20a单独及两者联合预测CRC发生的AUC分别为0.842、0.888及0.912,两者联合预测CRC发生的价值更高。结论 CRC患者粪便肠道菌群多样性显著下降,Fn可能调控慢性炎症和miR-20a表达参与CRC发生、发展;粪便Fn含量及miR-20a水平对CRC发生预测准确率较高,两者联合有助于提高CRC早期无创诊断效率。
出处
《现代实用医学》
2024年第10期1285-1289,共5页
Modern Practical Medicine
基金
浙江省医药卫生科技计划项目(2023RC315)。